“节能提效”碳中和调研宣讲团:
赴汇君环能公司实践活动
调查背景: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团队成员在2021年春季学期的思政大课堂实践基地——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的结课作业中调查了大众对于现今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了解情况及看法,发现公众对国家的环保战略、具体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足;但公众降低生活碳排放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基层环保设施不够完备。故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节能提效”碳中和调研宣讲团以节能提效为主题,进行碳中和实现路径探索调研。
团队介绍:
“节能提效”碳中和调研宣讲团由经济学院的高淑敏、李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晓雨、陶晶晶、薛家玥,商学院的刘静6名学生组成,由李冉老师担任团队的指导老师。
企业参访: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汇君环能所在的国家通信产业园,感受园区低碳、绿色、高效、精品的开发理念。
随后来到汇君环能公司,由公司综合管理部兼思政大课堂的导师刘文斌老师指导我们的实践主题,并接受我们的访谈,给我们提供了企业调研的思路,也就是以“江苏新沂市华英产业园”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一二三产融合”的节能环保发展模式作为案例。
访谈结束后,刘文斌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江苏新沂市华英产业园”项目的工艺技术流程、运营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后续会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碳中和比例”的计算,探究其对于碳中和实现的意义,同时从经济、运营、政策扶持、技术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为本省的碳中和建设建言献策。
参访结束后团队成员进行了及时的讨论与总结,浏览了汇君环能公司提供给我们的项目的VR实景以及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
企业参访:
反思前期的调查结果,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与引导,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及目前关于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研究,我们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构建包括“低碳生活”意识、意愿、行为为主的结构方程模型,引入行为规范、风险感知、满意度等变量进一步分析,探寻大学生在参与“碳中和”愿景建设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性提出相应建议。
团队小结: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随着因碳排放过高引起的各种恶劣气候现象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以及国家对环保事业重要性的反复强调、将“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的宏观指导,个人层面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从自身出发,养成低碳排放、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探索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环保社会的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出一份力。
“益齐爱”乡村实践团
呵护幼苗,行读东平
准备活动
我们实践团注意到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于是与相关对接方积极联系组织以求丰富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使乡村孩子们在活动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达到了解家乡,增强文化自信后激发学习动力的目的。在活动前,我们联系了传统文化教育尚庄村清泉书院的负责人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邀请了专业语文老师及心理咨询师,又对接了尚庄及附近的在暑假期间缺少陪伴与教育条件的孩子们,同时又与东平信息港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以求扩大活动影响,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活动过程
主动了解东平文化
本次课外拓展活动由几张关于东平的美景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根据先前制作好的任务清单,让孩子们主动去寻找关于东平历史文化及现况的知识,在求知中进步。每一位实践团成员均根据一对一原则帮扶一名小朋友,成员们通过帮助其查阅资料、研究地图和共同讨论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亲手设计旅游路线
孩子们将根据地图提示,为外来旅游的游客设计一份独特的旅游路线图。这份路线图的设计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认真地在实践团队员的帮助下通过活动提供的地图了解、认识家乡东平的美景分布及旅游路线,并为其撰写介绍词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个人展示 提升能力
在孩子们了解一定的东平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写下自己心中的东平名片后,孩子们获得了上台在大家面前大胆表达的机会。这一次被温暖的朋友们包围的上台机会不仅是孩子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在情感上与美丽东平产生共鸣、激发文化自信的加油站。
最后,可爱的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一对一帮助以及分组搭配互动交流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育下乡课外拓展活动。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使乡村孩子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去主动认识东平、探索东平、热爱东平。在拓展活动中,增强了对家乡的文化自信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这次教育下乡活动也使我们颇有感悟,让教育真正滋润到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田上,需要的是耐心、细心与决心。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家乡也认识自己,在不断努力中获得为他人带去意义的乐趣。呵护幼苗任重道远,而我们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益齐爱”乡村实践团正在路上。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乡村爱心”队
平邑支教活动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乡村爱心”队是由经济学院赵久翔牵头,经济学院范振宇、宋宪迪、孙延栋、姬振宇、乔富佳,医学部季筠清共同组成的支教团队。
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为给学生带去更多知识和快乐,提高综合素质,青岛大学经济学院“乡村爱心”平邑支教小队于7月15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文化路初级中学,开展为期半月的支教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学校的帮助下,团队成员迅速进入状态:同步课堂旁听,推敲当地老师的授课方式;课间询问、了解同学们的学习进度;教学会议梳理、总结优秀的教学方法。
各司其职 多向奔赴
经过与校方的充分沟通,并在分析当前教育状况后,团队决定依据学生所学科目进行小班化教学、小组化辅导,并结合情况与同来的山东大学团队进行人员混排、经验分享等。
当理想照进现实
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辅导学生功课的同时,我们根据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日常生活引导的方式,利用一些趣味实验等来充分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水在4°C的反常膨胀、蒸笼现象、十字相乘法等。
生活点滴见真情
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我们会充分组织学生集合离校,并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手段,进行学生安全方面的交流。
在本次的三下乡活动中,团队成员收获颇丰,这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感的提高,更是一段独一无二的路程。对于同学们也是如此,通过支教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同时我们也会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教给他们一种认知自我的能力,一种认识世界的能力,一种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的能力。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多学院
爱心教学志愿队
本队伍由四位队员组成,指导老师任龙,队长吴宜臻,队员张筱溪、宫婉仪、朱静姝。本队实践课题为“希望小屋”,与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居委会进行对接,四位组员进行多对一授课方式,于2021.7.10-2021.7.31帮扶四位受助学生,进行暑期的课业辅导。目前已完成授课36小时,获得了街道老师、家长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经过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不懈努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我国已得到全面控制。在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大背景下,我们持续关注青岛疫情相关情况,通过查看青岛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实时发布的消息--青岛六、七月份全市为低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了实地家访,深入了解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经了解发现,孩子们的家庭都比较困难,父母多患有疾病,在对孩子们的安全及家庭状况等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了线上教学,并采用多对一的教学形式,全方位帮助孩子们学习。另外,我们针对他们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对不同学生教授不同学科,选择适合的志愿老师,合理安排课程,在假期期间让学生劳逸结合,以新课预习为主,复习为辅,帮助学生在进度领先的同时,巩固基础。
在课余时间,我们还会为孩子们科普防溺水等知识。通过此次支教活动能够对学生们的教育带来帮助,让当地学生通过大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教育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它将“教育”与“脱贫”有机衔接起来,通过“扶知”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扶智”阻隔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扶志”激发致富内生动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了家长及孩子对教育的重视,助力了教育扶贫。
支教活动过程中的教育是相互的,当我们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面对他们收获知识的快乐,其实受教育的也是我们自己,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次活动使得我们能够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使大学生能够在支教的过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爱传承。作为大学生,学习之余应把握利用好空闲时间,尽量多的投身于志愿服务。通过本次志愿服务活动,锻炼了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我们的奉献与合作精神,更让我们体验到助人为乐、服务大众的快乐与幸福。